接力光明
2025-07-08 16:12:11 浏览次数:
大家好!我叫蔺琪,是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我宣讲的题目是:《接力光明》。
九年前,我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开展儿童角膜移植。在我国,角膜病是第二大致盲性眼病,而角膜移植是这类患者重见光明唯一的希望。但儿童的角巩膜组织又薄又软,术中随时可能有眼内容脱出的风险,是业内公认的高危移植手术。当时,已在斜视弱视领域得心应手的我,并不愿触碰这个难题。直到,我遇到了那个让我许下一生承诺的天使。
那是一个冬夜,凌晨1点,我接到了重症监护病房的电话,是个疲惫又惋惜的声音:“那个2岁的男孩走了,家长坚持捐献角膜,请您来取吧。”在病房洽谈室,我见到哭到崩溃的宣宣妈妈,得知因为异物窒息,仅仅一天,宣宣就和妈妈阴阳两隔。她哭着对我说:“医生,我儿子身体特别好,他是个天使,您做手术时,鼓励鼓励他……”手术很顺利,我们在宣宣的病床前三鞠躬。宣宣妈妈最后被搀扶进来,手里拿着一把棒棒糖,她不断地把棒棒糖塞进孩子那永远也不能攥起的小手里,嘴里反复说:“我要奖励奖励他……”我的眼泪默默地流到口罩里,感觉手中提的角膜转运箱,好像有千斤重。我想,这就是性命相托吧!那一刻,我暗下决心:孩子,我一定让你的眼睛,重新看到这个世界,无论多难!
天一亮,我就通知了两个双眼先天性角膜混浊的孩子。经过紧张的准备,在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两台角膜移植手术顺利完成。原本灰白的角膜,再次变得乌黑透亮。术后第二天,5个月的宝宝可以伸手去抓眼前晃动的奶瓶,1岁的那个已经能颤颤巍巍地走路了。他们终于能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了,而这光明,正是来自那个“天使”的馈赠。
从那以后,手术室、太平间、急诊病房,都留下了我的身影。无数“天使”们献出了自己最后的礼物,而每一次,我都会在鞠躬时,许下接力光明的承诺。
在成功攻克婴幼儿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我又将目光投向了被誉为"在刀尖上跳舞"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这项手术要在角膜后弹力层精细操作——这一层比头发丝还要纤细六倍,但只要手术成功,就能获得最佳的视觉质量。然而,在九个月大的小雅身上,我的首次深板层尝试遇到了挫折:术后角膜植片没能恢复透亮。那几天,我反复研读文献、逐帧分析手术录像,经历了好几个辗转难眠的夜晚,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在小雅母亲毫无保留的信任支持下,我鼓起勇气再次手术,运用了生物胶和双板层两项新技术。终于,手术成功了!角膜透明了!我,也兑现了对捐献者和受捐者两个生命的承诺。
作为国内首家开展角膜移植的儿童医院,我们已经成功为287名患儿完成了角膜移植手术。这些孩子大多数在3岁以下,其中一半还不到1岁。对于处于视觉发育关键期的儿童,尽早的手术治疗,专业的视觉康复,孩子将受益一生。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针对移植术后儿童的疑难检影验光、隐形眼镜验配、感知觉弱视训练等一系列特色技术,为孩子们打造全周期视觉康复方案。小雅如今五岁了,经过坚持不懈的弱视训练,矫正视力已达到0.8,准备去上学了!
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患儿数量不断增加,角膜材料日益紧缺。2023年,国内首家儿童眼组织库在北京儿童医院成立。两年间,我们见证了越来越多“天使的礼物”,通过眼库这架生命桥梁,点亮角膜盲孩子们的未来。
然而,仍有许多孩子在黑暗中等待光明。目前我国角膜移植需求超过400万例,但每年手术不足10000例。他们渴望看见妈妈的笑容,渴望欣赏世界的色彩。捐献角膜,一个无私大爱的决定,就能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每一个孩子眼中的光芒,都将是这个世界最璀璨的希望。让我们携手,传递希望,接力光明!
谢谢大家!
注:本文系蔺琪获2025年首都卫生健康系统“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讲比赛一等奖宣讲稿
下一篇: 一位肾衰少年的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