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正文

马牙
作者:梁爱民 2020-04-01 17:40:42 来源:百度健康医典 浏览次数:

基本信息

疾病中文名:马牙

疾病科室:儿科、口腔科

疾病别名:上皮珠、板牙

疾病摘要:

· 新生儿期特殊的、短暂的生理表现

· 口腔上颚和牙齿边缘出现的黄白色小点

· 不影响吃奶和乳牙的萌出

· 不是真正的牙齿,绝大多数会自然脱落

一、概述

疾病定义

马牙,也称“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主要出现在新生儿的上颚中线和(或)牙龈边缘位置,表现为直径约2~4mm的黄白色颗粒,略高出牙龈表面。

马牙是一种新生儿期特殊的生理表现,并非疾病。通常不会影响婴儿吃奶及乳牙的萌出,出生数月后可自行脱落,无需特殊处理。

流行病学

马牙是一种新生儿的正常生理表现,并非疾病表现,亦不具传染性。

二、病因

马牙是一种生理现象,妊娠期6周时,原始牙板组织开始形成,牙胚在牙板上形成,随后牙胚会脱离牙板生长为牙齿,牙板会破裂,部分会慢慢被吸收消失,部分会逐渐增生角质化并出现在牙床黏膜上,即为马牙。

基本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马牙的发病机理,一种被认为是“发育性的”,一种被认为是“炎症性的”。婴儿口腔中有很多独特的表现,是发育过程中特有的、短暂的生理现象。

三、症状

马牙一般没有不适感,数周后可自行消退。部分婴儿可能脱落较慢,持续时间较长,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暂时不适引起的,一般不需做任何处理。随着宝宝牙齿的生长发育,马牙会被吸收或自动脱落。

典型症状

在婴儿的上颚中线和(或)齿龈边缘位置,可见高出牙龈表面的芝麻粒大小的黄白色颗粒,数量不等,表面光滑,周围黏膜无红肿、破溃,轻拭无法擦去。

伴随症状

个别婴儿会出现摇头、烦躁、咬奶头甚至拒食的情况。

四、就医

马牙可自行脱落,无需特殊处理。如果家长无法判断是否为马牙,可及时就诊,请医师详细检查并作出专业判断。

切忌挑破或用力擦拭马牙。如果在进行前述操作后,婴儿出现发热、精神差或者惊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询问以下问题:

· 出生后多长时间发现的马牙?

· 有没有挑破或擦拭导致出血的经历?

· 孩子最近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吃奶怎么样?

就诊科室

儿科、口腔科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体检可在婴儿的上颚中线和(或)齿龈边缘位置,发现高出牙龈表面的芝麻粒大小的黄白色颗粒,数量不等,表面光滑,周围黏膜无红肿、破溃,轻拭无法擦去。

实验室检查

通过病史、体检可诊断,一般无需实验室检查,但如果进行细胞学活检,可见上皮样细胞堆积,无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的浸润。

鉴别诊断

鹅口疮

又称雪口病,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染造成的口腔黏膜损害。

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的片状乳白色斑膜,微微高出黏膜表面,面积大小不等,周围无红肿,看起来很像是奶块。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均可出现。多见于营养不良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婴幼儿。

部分患儿会因疼痛而减少进食奶量,如果不及时治疗,念珠菌会播散至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症状,例如会导致肠道感染等。

五、治疗

马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表现,无需特殊处理,数周可自然消退。母乳喂养时母亲应注意乳头的清洁,奶粉喂养时应注意奶瓶及奶嘴的消毒。切忌去挑破或者用力擦拭,如有挑破或擦破导致局部出血或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六、预后

大多数患儿马牙会自行脱落,不需要特殊治疗,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部分婴儿可能会延迟脱落,一般也不用特殊处理。切忌去挑破或者用力擦拭,如有挑破或擦破等行为可能会诱发感染。

并发症

如果用力擦拭黏膜或进行挑破可能会导致局部感染,并发症可能会包括:口腔溃烂、感染,发生口腔炎或骨髓炎,甚至发生败血症、脑膜炎、脑炎等。

七、日常

马牙是一种新生儿正常的生理表现,一般会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日常生活应注意口腔卫生。

家庭护理

母乳喂养应注意乳头的清洁,奶粉喂养应注意奶瓶及奶嘴的消毒,并且不要有用力擦拭或进行挑破马牙等行为。

日常病情监测

日常应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破损、出血、化脓等,当出现前述情况时,需监测患儿体温、精神及吃奶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送医。

预防

婴儿的口腔黏膜非常薄嫩,黏膜下血管丰富,当婴儿出现马牙时,切忌用力擦拭及挑破,以免造成局部黏膜破损引发出血或感染。

八、参考资料

[1] 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2] 叶晓红. 健康教育对山区

[3] 孟海燕, 宋红丽, 高璇. 128例晚期新生儿败血症病因分析与预防[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2):146-147.

[4] 杨存珍.早期新生儿特殊生理现象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23):3453-3454.

[5] Patait M R . Gingival cyst of newborn[J].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 Practice, 2012, 2(7).

相关医生:
  • 梁爱民

  • 相关科室: 保健中心

    上一篇: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下一篇: 先天性胆道闭锁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