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 正文

“第一届儿童嗓音行为学干预暑期夏令营”顺利举办
2024-08-29 17:37:10 来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浏览次数:

2024年8月26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咽喉嗓音团队主办的“第一届儿童嗓音行为学干预暑期夏令营”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夏令营从7月15日开始,历时六周,每周进行一次嗓音训练,8—10个孩子一组,每次50分钟,前后共有20名声带小结患儿参与其中,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嗓音功能评估,以此来判断患儿嗓音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

在为期6周的时间里,我们与家长们共同参与并见证了孩子们声音的蜕变:从最初的声音嘶哑、发声困难到基本恢复清脆、明亮的音色,声音的改善同时提升了孩子们的自信度,能够积极乐观地表达自我,孩子们可以带着愉快的心态回到校园生活中去。

这其中,来自江西南昌的明明(化名)的经历让我们记忆深刻:在过去的2年间,家长为了治疗孩子声带小结,寻求了很多办法,花费十几万,孩子嗓音嘶哑的状况不但未改善,反而愈加严重。多方打听了解到,我院有专门针对儿童嗓音障碍康复的新技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与到本次夏令营的活动中来。短短6周时间,孩子从之前发声极其费力,到现在可以轻松的发出单词、短语、短句,发声状态逐渐稳定。看到明明的改变,家长非常感慨,尽管每次的交通成本远远高于训练成本,但还是依然义无反顾地坚持参加。

图片1.jpg

嗓音行为学干预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儿童声带小结的一线干预方法。儿童声带小结主要是由于孩子长期大喊大叫、用声不当、嗓音滥用所致,通常男童多于女童,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常见的嗓音障碍疾病。嗓音行为学干预包括嗓音发声训练和嗓音卫生教育等方式。嗓音发声训练主要采用共鸣嗓音的训练方式,从肩颈部肌肉放松、腹式呼吸训练、前置共鸣练习等几个方面对声带小结患儿进行发声干预。目的在于改变孩子的错误用嗓行为,重新建立科学的发声方式,形成新的肌肉记忆,从而让孩子的发声过程形成良性循环,逐渐把学到的发声方法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来,可以用最小的力气发出最大的声音,避免嗓音误用、滥用,从根本上提升患儿的嗓音生活质量。

图片2.jpg

除了发声训练外,在日常生活中的嗓音保健也尤为重要,本次“嗓音行为学干预暑期夏令营”取得的积极效果也离不开家长们的家庭自主练习及日常嗓音照护。首先,每天要保证孩子1500毫升的饮水量,要小口慢饮用,不能大口狂饮;第二,要避免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的刺激;第三,晚餐和睡眠时间间隔3小时以上,避免胃食道返流的发生;第四,天气寒冷时,要佩戴好口罩、围巾,避免冷空气的刺激;第五,和孩子所在学校的教师进行充分沟通,提醒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环境中,养成面对面讲话的习惯,避免远距离大声喊叫;第六,做好孩子的用嗓监督工作,当孩子声音过大时,可以让孩子从用数数的方式,从1数到10,重复3次基本可以找到孩子正常讲话的音量,形成用此音量讲话的习惯。

本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咽喉嗓音团队主办的“第一届儿童嗓音行为学干预暑期夏令营”取得圆满成功,得益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言语语言治疗师及家长、孩子的多方配合,共同努力。在训练期间,孩子们彼此之间也会相互鼓励与发声模仿,使干预效率大大提升。6周下来,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用嗓及及时有效的干预,有效降低了声带小结对孩子的影响,使其重新拥有了健康、清脆、动听的嗓音。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上一篇: 烧伤整形外科赴宁夏开展义诊及学术交流活动

下一篇: 儿童健康大模型建设启动 用AI赋能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