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科室导航 > 重症医学科 >> 详细介绍

科室介绍

1983年,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资助下,北京儿童医院率先在国内成立了小儿急救中心。该中心包括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急诊室与输液室,我国儿科重症医学奠基人樊寻梅教授担任首任科主任。2012年9月,PICU单独建科为重症医学科,标志着学科发展迈入新阶段。科室在国内儿科领域率先开展了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体外膜肺氧合(ECMO)、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先进重症监护技术,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经过多年发展,重症医学科已成为国内一流、体系完整的儿童急救医疗中心,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全国儿童危重症救治中心和培训中心,科室还承担着基层医院对口支援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的重要使命。

重症医学科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医疗团队。现有专业医师26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5名,博士9人,硕士17人;护理团队74人,包括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2名;同时配备呼吸治疗师和临床药师各1名。科室设有监护床位44张,由2个PICU病区(含9间独立负压病房和1间百级洁净病房)及TCD室组成,年收治疑难重症患者1200余例,其中外埠患者占比超过80%。疾病谱涉及重症感染、心血管重症、神经重症、呼吸重症、内分泌及消化重症、外科重症、意外伤害、血液肿瘤重症、疑难危重罕见病及危重传染性疾病等,几乎涵盖所有儿童危重症;罕见病占比高,75%以上的患者需要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高级生命支持治疗,病例组合指数(CMI)平均值达3.6以上。1999年,获批北京市重点学科,2010年成为首批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5年,牵头成立美国心脏协会(AHA)基础生命支持和儿童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基地;2018年,牵头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儿童质控分中心,负责儿童脑死亡标准制定、培训及病例质控工作。2021年,再次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及北京市重大疫情防治重点专科卓越类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学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在高质量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重症医学科在科研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重症医学科连续数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STEM排行榜中位列儿童重症医学领域第一名,主持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特)等十余项科研项目,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数百篇。牵头制定了《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中国儿童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2019年版)》、《危重症儿童营养评估及支持治疗指南(2018年版)》、《儿童脓毒症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5版)》等十余项指南/专家共识。获北京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宋庆龄基金会儿科医学成果奖等多项荣誉。

作为教学领域的排头兵,重症医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承担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理论授课、实习见习指导、儿内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及进修医师培养等教学任务。每年举办国家级及北京市级继续教育项目3项,为全国培养了大批儿科重症医学专业人才。

四十年的积累与奋斗,重症医学科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为更多危重症患儿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医疗救治服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