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医院新闻 > 正文

医学人文丨耐心与关爱,传递温暖的微光
2024-10-12 14:43:08 来源:“北京医管”微信公众号 浏览次数:

编者按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官微将每周推出一期医学人文专刊,为您讲述发生在市属医院中的暖心故事。

第一百九十六期:北京儿童医院

温暖的对话

196期导航

耐心与关爱,传递温暖的微光

“这身白衣不仅是我的工作服装,更是一份承诺、一份情感、一种信仰。”

患者背后的温情护盾

她擦去眼泪,扶着墙壁起身走回病房。等到她再回来,我看到她的眼里重新有了希望的光彩。

本篇作者

12.jpg

护理四部 感染内科病房

刘静

刘静,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护士长,主管护师,从事感染性疾病护理十余年,兼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内科护理组委员、北京护理学会第十二届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刘静,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护士长,主管护师,从事感染性疾病护理十余年,兼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内科护理组委员、北京护理学会第十二届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家庭的“大树”上,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就是象征着生命和希望的果实。孩子们给父母带来欢笑、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欢声笑语,是每一位父母最珍贵的收获。而这样平凡欢闹的景象,有时却是那样难得......

我曾经接诊一个孩子,他的名字叫小卓(化名)。小卓是试管婴儿,他的妈妈经历了四次艰辛的取卵手术后,他才呱呱坠地。对小卓年事已高的父母来说,这个小生命,不仅仅是漫长等待与痛苦治疗的结果,更是生命中最耀眼的星星。

然而,在小卓父母还沉浸在新生儿降临的喜悦中时,收到了小卓被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的消息,他们来不及悲伤,立刻投入到了孩子的救治之中。

在当地医院,小卓经历了3个月的治疗,在头部置入了ommaya囊,但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感染、发热、呕吐等不良反应却接踵而至,年幼的小卓在病痛的折磨中痛苦不堪。

在经历了一段在各大医院辗转求医的日子后,小卓父母前往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就诊。

在进行了2周并未起到明显效果的抗感染保守治疗后,我们决定摘除小卓置入的ommaya囊,进行侧脑室外引流术。

谈话、决定、签字、等待,每一个行动,我都能感受到小卓妈妈的不安与忐忑。

手术当日,小卓妈妈一直在手术室外徘徊,她时刻盯着手术室大门,在每分每秒的煎熬中,等待着孩子。

等到手术结束,看到小卓被推回病房时,小卓妈妈的心才缓缓落下。她双眼闪烁着泪光,伸出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小卓的脸颊,似乎想要将所有的温暖和爱意传递给这个小小的生命。

术后,小卓妈妈日夜守护在小卓的床前,事无巨细地照顾着孩子,病房里经常萦绕着小卓妈妈焦急关切的询问。

“护士,我孩子刚刚做完手术,你帮我看看他状态还好吗?”

“护士你来,你说刚做完手术要禁食,可我孩子从手术前就已经开始不让吃东西了,我现在可不可以先喂一次奶,就喂一次,喂完再继续禁食行吗?”

“护士,你再来看看我孩子,怎么一直没精神呀?”

“护士,你快来!你快来!我孩子怎么一直哭呀?”

“护士护士,刚刚外科医生来给换药,孩子的管子本来是放在床左边的,现在他们给放在床右边了,这会不会有影响啊?”

……

其实小卓妈妈的这些问题,护士在术后宣教的过程中已经详细地解释过了,但从她紧锁的眉头和因熬夜而愈加苍白的脸上,我能体会到她的焦虑和不安。每当我与小卓妈妈的目光交汇,我都能深深感受到那种无法言喻的情感。

那双眼中似乎蕴藏着千言万语,那是对孩子安危的担心,是对孩子未来的不安,还有对术后风险的恐惧。这些情感在她的瞳孔里跃动,仿佛是一波波涌动的海浪,也冲击着我的内心。

我想,我是可以帮助她的,作为一名护士,我也应当用专业的方法来安抚患儿家属的情绪。我快速将手头的工作处理完毕后,轻轻地坐在了小卓妈妈的身旁,耐心地倾听她的疑问。

我告诉她:“小卓这次的手术非常顺利。”并且向她解释,孩子精神状态不好是因为麻醉药物还没有完全代谢完,这也会影响孩子的胃肠道及吞咽功能,如果着急喂奶可能会导致孩子呕吐、呛咳,有肺部感染甚至窒息的风险。

当小卓妈妈心碎地诉说着她和丈夫对孩子的珍视、以及对孩子营养的担心时,我向她解释输液可以满足孩子的机体需要,并嘱咐后续喂食的注意事项。

我尝试再次向她解释手术的原理:“小卓脑子里引流的循环坏了,我们把一个引流管放到小卓的脑外,将脑室内循环不了的脑脊液引流到外界,这个引流管短时期会在体外帮助小卓引流处理多余的脑脊液,待各项指标正常后,我们会把它放到体内进行微循环。我们会时刻关注孩子伤口、引流管路。”我还告诉她,我们护理团队是专业的,让她相信护理团队会及时和医生沟通、时刻关注孩子的状况。

经过耐心解释与劝导,小卓妈妈的情绪缓和了下来,不再焦虑不安,终于松了一口气,但她开始显得有些落寞。我马上鼓励道:“当然啦,像纳奶情况、精神状况这些也是需要您随时注意,和我们一起观察、照护。我们一起努力照顾小卓,让他可以尽早康复!”话落,小卓妈妈的眼泪滴答滴答地落下,终于点着头笑了。

我和小卓妈妈说的内容,只是一名护士在日复一日的临床工作中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在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理所当然,虽然小卓妈妈重复地询问着术后宣教中讲过的内容,但对于像她一样处于焦虑情绪中的患儿家长而言,这些基础知识和我们的耐心答复,却是他们在风雨飘摇中抓住的一根浮木,让他们在这片无助和焦虑的情绪波涛中安稳地靠岸。

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再多一点点的耐心和同理心,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复杂的医学概念,让他们真正做到理解和安心。这不仅是对患者和家属的关怀,也更有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

自那以后,只要工作上有闲暇的时间,我都会和小卓妈妈交流一些护理孩子的小知识,用简单的语言,温暖的交流,为她筑起一道坚实的桥梁。她渐渐找回了信心和笑容,对医护人员也更加信任。

随着时间推移,小卓的病情逐渐好转,妈妈的笑容也在不断绽放。这一刻,我深深体会到护理的力量。

忙碌后,我脱下护士服,看着那被白天的忙碌浸润过的布料,仿佛在散发着一丝微光,如同一盏温暖的灯塔,给我的内心带来温暖与治愈。

是啊!这身白衣,它承载了无数的汗水和付出,是责任与奉献的见证,它不仅是我的工作服装,更是一份承诺、一份情感、一种信仰。它的每一个扣子都系着对生命的那份敬畏,每一丝面料都沉淀着缕缕温暖,每一根纤维都注入了我们护士精湛的技术和仁爱之心。

医学人文点评

在儿科护理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疾病和治疗过程往往缺乏理解,容易产生恐惧和不安。同时,家属面对孩子的病痛,常常感到焦虑和无助。

因此,护理人员在提供专业医疗护理的同时,还需通过人文关怀来减轻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这对于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整体福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刘静护士长在临床实践中,以其深厚的人文关怀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她通过耐心倾听、细致观察和专业指导,不仅解决了小卓的医疗需求,更以同理心和耐心,为焦虑不安的家属提供了心理上的安慰和情感上的支持,展现了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力量。

刘静护士长的人文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她的行为激励着护理同仁们在日常工作中,追求专业技能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她是大家学习的灯塔。

点评人:何双智

北京肿瘤医院康复科主管护师

上一篇: 医学人文丨患者背后的温情护盾

下一篇: 与死神过招儿的179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