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21天“青紫宝宝”闯过“心门”关 北京儿童医院微创技术力挽狂澜
2025-07-29 14:37:21 来源:心脏内科 浏览次数: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导管室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紧张上演。一名出生仅21天、体重3.1公斤的新生儿,因先天性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命悬一线,最终在心脏内科医疗团队的精准救治下,通过微创球囊扩张术成功打开“心门”,顺利闯过生死关。这也是北京儿童医院第一例经皮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新生儿病例。
这名小患儿的险情从出生第一天就已显现。当时,他因36周早产,全身严重青紫、呼吸急促被急救车送入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入院时血氧饱和度最低仅70%左右,处于严重缺氧状态。
心脏超声检查很快揭开了危机的真相: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瓣狭窄近闭锁,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孩子全身因缺氧青紫,更令人揪心的是,患儿肺动脉瓣开瓣径仅1.7毫米,纤细如发丝。医生指出,若动脉导管关闭,患儿缺氧将急剧加重,将直接危及生命。
“必须尽快手术,否则会影响心脏发育,加重缺氧,增加心衰风险。”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肖燕燕与家属充分沟通患儿病情,并获得家属信任。在医务处协调下,心脏内科、心脏外科、超声科、新生儿中心、麻醉科迅速组成多学科团队,经过周密评估,认为患儿心室发育及肺动脉分支发育良好,为单纯瓣膜型狭窄,确定患儿适合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这一微创方案。手术由心脏内科主任医师肖燕燕、副主任医师王志远、副主任医师杨阳医生完成。
手术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第一关是麻醉,3.1公斤的新生儿本身体质脆弱,又患青紫型先心病,麻醉风险陡增。麻醉团队精准实施全麻和气管插管,全程严密监测,为手术筑牢第一道防线。
第二关是股静脉穿刺,新生儿股静脉细如发丝,术前团队通过充分补液让血管充盈、调整体位。导管室护士赵洁提前备好保温毯预防术中失温,最终顺利完成穿刺。
术中,右心室造影印证了术前超声心动的诊断。医生根据7毫米 的肺动脉瓣环径,选择8毫米BALT球囊,沿股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路径精准送达,一次性扩张成功!
“这次扩张惊心动魄,难度极大。”肖燕燕主任医师解释道,患儿肺动脉瓣瓣口重度狭窄,导引钢丝及鞘管在经过瓣口时就会完全堵塞瓣口,造成血压和心率下降。因此必须精准定位,让球囊快速到达瓣环位置,确保一次扩张成功,这也是此次手术成功的关键。她说:“如果定位不准,扩张位置稍有偏下,可能损伤右室流出道、三尖瓣腱索,导致术后三尖瓣反流、心包积液等问题;扩张位置稍有偏上,则可能导致无效扩张甚至损伤肺动脉。如果未一次性扩张成功,反复操作则会刺激右室流出道造成痉挛,术中因缺氧及心率下降导致生命危险”。
术后检测显示,患儿肺动脉-右心室跨瓣压差降至15毫米汞柱左右,接近正常水平,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7月21日,这名新生儿在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和心脏内科团队的合力救治下,心脏解剖畸形得到了治愈,终于顺利出院。
心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