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传递温暖 艺术陪伴成长——北京儿童医院“音乐传送门”系列活动温暖收官
2025-11-06 17:44:59 来源:医务社会工作部 浏览次数:
10月30日,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地下一层,最后一场“音乐传送门”活动在此温情上演。中央音乐学院的志愿者学生们以他们专业而充满活力的演唱,传递温暖与爱心。活动很快就吸引了众多小患儿与家长驻足聆听,孩子们稚嫩的面庞上写满了专注与惊喜。有的小朋友情不自禁地跟着熟悉的旋律轻轻哼唱;有的则被明快的鼓点感染,用小手指着节拍......那一刻,孩子们暂时忘却了诊疗的烦忧。

为积极响应国家开展儿童友好型医院建设意见,缓解就诊期间患儿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北京儿童医院医务社工部于今年8月至10月持续开展“音乐传送门”系列公益活动。该活动联合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志愿者,通过专业设计的音乐演出与互动陪伴,为就医家庭营造温馨轻松的就医体验,充分体现医院在人文关怀与专业服务融合上的积极探索,传递医学与人文并重的服务理念。三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有9名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志愿者分批次参与此项志愿服务。

在10月30日的最后一场活动中,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多元化的演出曲目,从温暖治愈的《小星星》《雪绒花》,到充满力量的《Try Everything》《孤勇者》;从唤起童年记忆的《黑猫警长》《葫芦娃》,到传递亲情的《萱草花》《宝贝宝贝》……每一首歌曲都经过精心挑选,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心理需求和医疗场景的特殊性。串词设计亦充分展现了医务社工的专业素养。例如在《小美满》中引导大家发现“吃药时比上次更勇敢一点”的治疗进步;在《黑猫警长》中巧妙将疾病隐喻为“小怪兽”,鼓励孩子们像黑猫警长一样勇敢战胜“小怪兽”,增强孩子治疗信心;《不忘初心》等歌曲则通过感恩与守护的主题,向医护人员致敬,同时强化家庭情感支持;在《萱草花》中特别向陪伴就医的家长致意……这些精心设计的语言不仅串联起演出环节,更承担着心理支持的重要功能。

同时,医务社工与患儿、家属的温馨互动成为一大亮点。当主持人提出“你们觉得快乐是什么?”的问题时,引发了全场的热情回应。有家长幽默地说“快乐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小朋友去打小怪兽”,也有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快乐就是看戏、跳舞”,还有孩子直接跑到场地中央,随着音乐拉起身边小伙伴的手,即兴转起了圈圈,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自开展以来,获得了患儿与家长的广泛好评。现场常见小朋友们主动加入合唱,甚至即兴点歌,与志愿者共同表演。一位家长表示,没想到在医院还能听到孩子唱歌,整个人都放松了,我们也好像暂时忘记了看病的紧张。不少家长表示,医院需要欢乐,这让他们缓解了压力,感受到医院对患儿和家庭的关怀。


北京儿童医院医务社工部表示,“音乐传送门”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是医务社工在儿童健康服务中的探索,将医学人文融入服务场景,构建“以患儿为中心”友好型医院的重要实践。未来,医务社工们将继续推进此类融合心理、艺术与公众参与的活动,让来到医院的每一个孩子和家庭在享受先进医疗技术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理解、欢乐和陪伴。









.jpg)

.jpg)




